今天散步時,想到要跟大家來分享-「菩薩的眼淚」。
 
曾經有一個哲學老師問過我,佛教不是常講要放下一切感情和執著,那不就會變成冷冰冰的人?這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我把這個問題拿去問我的上師,來自不丹雪謙傳統的烏金勘布,他回答:「不是這樣的,佛經裡面的菩薩就常常哭啊」「菩薩看到眾生受苦,會感同深受,甚至會比他還要難受!」「度母就是觀世音菩薩哭出來的化身啊!」。

文章標籤

家族排列心靈療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你從小就受到父母很多的負面影響,讓你到成年以後依然很討厭父母的某些缺點和個性,

想起自己的父母,仍然是又愛又恨,而且覺得自己有很多的遺憾,都是源自於這個家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呢?

看看知名的心靈作家 張德芬 老師 怎麼說吧!

 

undefined

文章標籤

家族排列心靈療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 《生命的囚牢》 佛使尊者 

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Bhikkhu_Buddhadasa_The_Prison_of_Life.htm(閱讀本書)

  《生命之囚》這本小冊子是佛使尊者於一九八八年二月,在泰國素叨他尼府猜耶縣的解脫自在園,對前來禪修的外國人所講授課程的譯本。那時,佛使尊者的身體狀況並不好,但在課程最後一天,慈悲的尊者還是勉力為禪修者開示佛法的核心教義並鼓勵大家。

  這場演講雖然簡短,但極具價值也相當切合實際,因為它直指佛教的核心──不執著。「執著」在各方面禁錮我們的生命,剝奪生命的自由,這些方面包括從執取生命本身、人性本能、六根反應、盲目信仰、道場、導師、神聖及見解等,乃至至高無上的善及清淨。佛使尊者指出,除非人們能瞭解到我執(attavadupadana)是苦及心靈囚牢的起因,並致力斷除它,否則將不可能達到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心靈的自在與解脫。人們可以透過學習像出入息念(anapanasati)這種修習止觀的方法,從內在全然地瞭解生命,而達到心靈的釋放,這種專注觀呼吸的方法,就是佛陀在證悟前後所採用的一種方便、安全且極為有效的修持方法。

 by 佛法解行中心(The Dhamma Study & Practice Group   

文章標籤

家族排列心靈療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987567-1_u_6.jpg

這一篇文章是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於選擇「上師與傳承」的一系列問題做的開示。

扁柏覺得這篇開示很重要,因為現代人對於選擇宗教信仰、老師、團體或是修行方法上,常常會因為沒有正確的態度而產生許多障礙。 這些障礙源於自己的錯誤見解與驕慢態度,導致大家在自我提昇的道路上,走的不順利,甚至走歪了、走偏了而不自知。

下載 (1).jpg

 

在此,先跟大家簡要的分享一下扁柏自己的心得:

文章標籤

家族排列心靈療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5/11/28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後記】

依然尊敬 宗薩欽哲仁波切,他的開示,總是充滿智慧和趣味。他每遇到一個問題,遇到一個學生,都很努力的為他思考,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使人淺顯易懂的接近、接受佛法的真知灼見。

 

undefined

 

文章標籤

家族排列心靈療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