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是美國百年來催眠治療領域的泰斗,著名於催眠技巧快速處理心理問題,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催眠治療師。他洞悉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說故事」巧妙的植入隱喻是他的專長,是他的心理治療主要模式。在他具啟發性的故事中,常巧妙穿插一些鮮為人知的醫學、心理學及人類學珍聞,技術性地引導當事人改變意識,導正偏差的行為。
 
 本文整理自催眠之聲伴隨你,描述了一位有強迫行為的青年人,因為受到父母親的壓制,無法自主決定生涯走向,導致了失序的生活行為,所有問題的起因,就是向父母表達抗議。在故事當中,讀者可以看見治療師如何使用“雙重束縛”的溝通技巧,尊重當事人自主選擇的意志,但卻也限制了當事人破壞性的表達憤怒傾向。

 某位醫師有兩位兒子與一位女兒。他決定大兒子亨利必須繼承衣缽,成為一位醫師。母親卻認為這兒子應該成為鋼琴演奏家,因而規定他每天必須練琴四小時。由於父親對此並無異議,亨利體會到自己必須以智取勝,設法逃過母親的嚴格要求,遂將指甲啃咬到極為細緻敏感的部分,彈鋼琴時便在琴鍵上留下了斑斑血跡。未料,他的母親竟是個鐵石心腸的人,依然要他按照規定行事,完全無視於血跡的存在。亨利只好愈發啃咬他的指甲,只不過,再多的血跡也無法達到終止練琴的目的。他繼續不斷地啃咬指甲,卻依舊每天必須練琴四小時,否則不准上學。他渴望去上學,因而不得不乖乖從命。稍後,他渴望繼續上高中,於是每天練琴四小時。隨後,為了繼續上大學,也只好每天練琴不輟。
 大學畢業後,亨利的父親強迫他進入醫學院就讀,但亨利卻百般不情願地遵守父命,千方百計令自己遭到退學的命運。未料,他那交友廣闊的父親卻利用關係將他轉入另一所醫學院,不過他再次遭到退學。此時,亨利已有自己的主張,他決定攻讀政治學,進而在醫學院中公開作弊,刻意地違反校規,使他成為所有醫學院拒收的黑名單。他的父親只好帶他來見我:“將他催眠,讓他停止啃咬指甲。”
 當時,亨利已二十六歲了,他向我表示:“我想要研讀政治學,但我的父親卻不再向我提供任何經濟支援。”他隨後在殯葬業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對這份工作恨之入骨,每天必須開著救護車上下班。我告訴他的父親:“我會照顧你的兒子。我有一套進行心理治療的方式。”
 那位父親回答:“我不在乎你用何種方式進行心理治療,只要你能讓亨利的指甲長回原狀。瞧他那些可怕的手指頭,我怎麼可能把他弄進任何醫學院就讀。”
 我對亨利說:“你對自己啃咬指甲的習慣作何感想?”
 亨利回答:“這是我自小發展出的模式。我不得不啃咬指甲,一定是我在睡覺時不知不覺養成的習慣,我也不想把指甲弄成這樣。他們實在醜陋不堪!我根本不願讓美麗的女孩看見我手指的模樣。”
 我說道:“亨利,你有十隻手指頭,對吧?我絕對相信九隻手指頭即可以供給你十隻手指頭所能提供的指甲來源。你應該可以讓其中一隻手指頭自由生長,而專心啃咬另外九隻手指甲。”
 亨利說道:“言之有理。”
 我繼續表示:“事實上,你可以放過兩隻手指甲,而讓其餘八隻手指甲滿足你的口腹之欲。”
 亨利立即體會我話中的含義:“我知道你的伎倆。你將步步進逼,最後告訴我只需啃咬一個手指甲即可。真是該死,我竟然掉入了你的邏輯圈套中。”不多久,他的十隻手指甲均恢復了正常。
 我隨後對他說:“亨利,你的父親不再給你提供經濟支援,如今你必須自力更生。而你依舊每天練琴四小時!”
 他說道:“我熱愛音樂,但憎恨鋼琴。我真的非常熱愛音樂。”
 我提醒他:“鋼琴並非是唯一的樂器。如今,你已擁有二十二年彈奏樂器的扎實經驗。”
 亨利接口:“我要買部電子琴。”
 他彈奏電子琴的技巧純熟出色,隨即不斷受邀至婚禮與宴會中展現琴藝。靠著此一技之長,他半工半讀地完成了法學院的課業。他的父親對我感到大為光火。
 至於家中次子,這位父親決定將他培育成基督教聖公會的牧師。未料,這位兒子卻娶了一位猶太女子,並找到了一份推銷二手車的工作。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酒鬼,以轉賣二手車過活,而且娶了一位猶太女子!
 家中唯一的女兒也有其既定的任務,她應該成為一位護理人員。可惜,這女孩十六歲即離家前往卡羅來納州下嫁她的年輕戀人。
 亨利的弟弟認為,如果亨利可以自行攻讀政治學與法律,他和猶太妻子也不必勉強繼續過著憎恨彼此的日子。他們倆均受不了這段婚姻生活,他也不見得非要酗酒不可,於是他選擇與妻子離婚。聖公會的牧師原來不該離婚才是,他卻表示:“我根本就不是擔當聖公會牧師的料——我準備以賣車維生。我要轉行賣新車!”事實證明,他確實是個中好手,他的賣車事業相當成功。
 身為律師的亨利以及他這位成功的車商弟弟,隨後聯手為妹妹與年僅十六歲的妹夫爭取權益。他們拜訪了雙方家長並替小倆口爭取權利。妹夫繼續上大學而且獲得好成績,他有權利研讀任何喜歡的科目。妹妹也應同時進入大學攻讀學士學位。他與丈夫有權利共同計畫兩人的未來。

 艾瑞克森在故事中使用“雙重束縛”技巧:告訴他可以咬,卻又不必去咬所有指甲。換句話說,他被允許表達行動,卻同時得將行動引向其中一隻手指甲。艾瑞克森還描繪出史賓格所謂的“連鎖效應”,如此效應可以在文中每位當事人身上以及整個家庭中看出端倪。亨利解除了啃咬指甲的習慣後自信心倍增,而充分的自信令他行事果斷。他終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當某位家族成員自非理性的壓制中獲得釋放時,其他的家族成員勢必一一循線發展、破繭而出。
由此可見,在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療過程中,即使我們的治療焦點在於當事人本身,當事人的改變終將影響與改變他所屬“世界”或“系統”中的每一位成員。
故事全文 出自《催眠之聲伴隨你》催眠治療大師-艾瑞克森的故事與手法
arrow
arrow

    家族排列心靈療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