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 《生命的囚牢》 佛使尊者 

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Bhikkhu_Buddhadasa_The_Prison_of_Life.htm(閱讀本書)

  《生命之囚》這本小冊子是佛使尊者於一九八八年二月,在泰國素叨他尼府猜耶縣的解脫自在園,對前來禪修的外國人所講授課程的譯本。那時,佛使尊者的身體狀況並不好,但在課程最後一天,慈悲的尊者還是勉力為禪修者開示佛法的核心教義並鼓勵大家。

  這場演講雖然簡短,但極具價值也相當切合實際,因為它直指佛教的核心──不執著。「執著」在各方面禁錮我們的生命,剝奪生命的自由,這些方面包括從執取生命本身、人性本能、六根反應、盲目信仰、道場、導師、神聖及見解等,乃至至高無上的善及清淨。佛使尊者指出,除非人們能瞭解到我執(attavadupadana)是苦及心靈囚牢的起因,並致力斷除它,否則將不可能達到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標──心靈的自在與解脫。人們可以透過學習像出入息念(anapanasati)這種修習止觀的方法,從內在全然地瞭解生命,而達到心靈的釋放,這種專注觀呼吸的方法,就是佛陀在證悟前後所採用的一種方便、安全且極為有效的修持方法。

 by 佛法解行中心(The Dhamma Study & Practice Group   

 

55.jpg

[善是囚牢] 

接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囚牢,一個能引發各種問題的囚牢,這個囚牢即是所謂的。每個人都好樂善,並且相互教導要行善,許多人因而崇拜所謂的善,但只要有執著摻雜其中,善就變成了囚牢。如果有善意、善行而不執著,善就不是囚牢;如果產生執著,善就會變成囚牢。就好比說,人們狂熱於善、迷醉於善、迷失於善,直到善變成了一個問題。因此務必要相當地小心,不要讓善變成一座囚牢。然而,現今每個人都被拘禁在善的囚牢中,而且是盲目地被束縛著,我們一點也幫不上忙。
  
如果你是基督徒,請深入思索聖經創世紀中的一段經文,上面記載著上帝禁止亞當、夏娃去吃能使人辨別善惡的果實。不要去吃果實,否則它將導致你懂得如何分辨善和惡,如此一來,對於善和惡便會產生執著,於是善與惡就成了囚牢。這段教義非常微妙深奧而且極富睿智,但似乎沒有人真正瞭解它。人們對這段教義不瞭解且不關心注意,因此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如果是合格的基督徒,就不會對善惡加以執著。不管是善是惡,都不要把它變成囚牢,別被善的囚牢給拘禁起來!
  
人們因吞噬那枚果實,便開始分別善和惡,進而陷入所有的善惡法中,被它系縛,從此以後,問題便不斷產生。因此它被稱為原罪”( original sin ),有時也稱為永久的罪”( perpetual sin),它變成了最初的囚牢或永恆的囚牢。請務必保持警覺,小心不要被這最初的囚牢或永恆的囚牢逮到,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這囚牢中!
  
人們一旦執著善,便為善所系縛,就會向著至高無上的善前進,那時,無上的善也會變成無上的囚牢。如果是這樣,那麼上帝將變成至高無上的囚牢。但願大家能瞭解囚牢就是這般地由執著建造起來的。

 

[見解是囚牢]

 

下一個囚牢是我們自己的見解( ditthi ),巴厘文 ditthi 這個字很難翻譯。舉凡我們個人的知識、思想、觀念、看法、信仰、認知,所有這些都可以說是 ditthi 。它不只是某些觀念或信念,而是指個人全部的思想和見解。我們被自己的見解所形成的囚牢給逮捕了,除了自己的見解外,我們無法聽從任何人,這真是一座最恐怖的囚牢!因為我們衝動、鹵莽、急促地順著個人的見解前進,而喪失了原先應得的利益。因此,這些見解變成一座囚牢緊緊抓住我們,把我們鎖入那個只有單向認知方式的囚牢中。對於這種自我見解的囚牢,務必小心啊!

 

[清淨是至高無上的囚牢]

 

接下來我們要談一種奇妙且不可思議的囚牢,可以稱為“至高無上的囚牢”。也就是一般所謂的“清淨”( visuddhi )。巴厘文 visuddhi 這個字很難翻譯,一般人把它翻譯成“天真無邪”( innocence ),有時也稱為“純潔”( purity ), 但是人們從來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天真無邪”及“純潔”究竟是什麼。人們緊緊地執著崇拜清淨,並拿它來到處炫耀、競爭,吹噓自己是多麼地清淨。但是假如當中有了執著,那只是透過執著而產生的清淨,不是真正的清淨,只是假相的清淨罷了。例如:必須要經過洗浴、念咒、塗油、灑淨、占卜等,或任何為了使自己清淨所做出的許多儀式,這些都是存有執著的清淨。透過執著而來的清淨就是囚牢,請不要迷失,而禁錮在“清淨”的囚牢中。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愈執著自我,便愈執著于清淨,請務必小心!某些宗教甚至教導永恆的清淨,在永恆的清淨中有個恒常的自我,於是產生永恆的囚牢,這完全是因執著于清淨而使自己陷入永恆的囚牢之中。

 

請注意,這是最後一個囚牢。想逃脫、突破這清淨的囚牢,必須要空掉自我,全然沒有自我,才是真正的清淨。不管從那一方面來看,真正永恆的清淨絕不可能是囚牢,除非人們誤解它,並執著它而產生自我,才會讓清淨變成了囚牢。讓我們毫不猶疑地從自我中全然超脫,這才是真正的清淨,而不是囚牢。

 

[拔除我執即是自囚牢中釋放]

 

總結前面所談的各種囚牢,即是巴厘文所謂的“自我”( atta)自我”就是囚牢,每一種囚牢最後都可歸因於“自我”,因為執著自我,又產生“我所有”,這就是真正的囚牢,也是造成囚牢的罪魁禍首。所有的囚牢都歸結在自我,請務必拔除自我、愚癡,那麼所有的囚牢就會消失。如果你修習出入息念能真正有所成就,就可以徹底摧毀一切的囚牢。也就是說,摧毀“自我”則所有囚牢就會隨之毀滅,同時,再也不會建造任何的囚牢了。祝福大家都能成功地摧毀囚牢──“自我”。

 

undefined

 

關於佛使尊者的介紹(Ajahn Buddhadasa 香光書鄉編譯組整理

 

出生與求學

  一九○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佛使尊者誕生於泰國南部素叻他尼府(Surat Thani)猜耶縣(Chaiya)本里安鎮(Pumriang),祖父是自福建移民泰國的華人,父親經商,母親是泰國人,他是家中長子,另有一位弟弟。

  二十歲時入寺出家,法號「因陀般若」(Indapanno),意思是「大智慧」(Great Wisdom)。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在曼谷求學,後來發願生活在大自然中,以探討佛法。於是他離開曼谷回到家鄉猜耶縣,在弟弟及其他道友的支持下,於森林中成立禪坐中心,即今「解脫自在園」(Suan Mokkh)的前身。

 

誓為「佛使」

  不久,泰國民主革命成功,推翻君主集權制度,實施民主立憲,他一方面有感於泰國佛教泥古不化,部分僧侶鑽營名利不事修行,一方面接受現代思潮,強調思辨理性,他曾評論說:「我們要把這次革命事件,當成轉向新時代的前兆,我們必須盡一切力量糾正和改進各種事情。」於是在佛前自誓:「我誓以今生此身獻給佛陀。我是佛陀的侍者,佛陀是我的主人。 因此,我更名為『佛使』(Buddhadasa)。」

 

大自然的智慧

  尊者自一九三二年成立解脫自在園開始,至一九九三年圓寂為止,大半生都在森林中度過,他認為修法必須選擇自然的環境,因為森林是心靈全新感受的泉源。例如與一隻公水獺不期而遇,他依照佛陀的教誨思惟,使自己不致在驚嚇中逃走或退縮,而能繼續保持冷靜;在寂靜的深夜裡獨處,更使他一再觀察恐懼如何生起,終於能克服恐懼的幻覺,內心生起智慧而能不憂不懼;於空曠的地方獨自結跏趺坐,即使只有一件衣服的保護,他也能集中精神自我訓練。他堅信這種培養定和慧的方法,是在人煙稠密的地方無法做到的,只要隨時保持清明的心智,不論閱藏或修行都能事半功倍。

  於大自然中,他觀察到萬事萬物本來如是,一切都只是緣起,包括生、老、病、死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只是「自然」,只是「法」,他最常講的一句話是:「如是!如是!」晚年生病時,他對來為他治病的醫生說:「自然本身就會治療它自己,『法』會使它的病痊癒,醫生的角色是當病人體力不支時,幫忙維持體力,而其他就得託付自然了,如此我們將對自己所遭受到的一切感到滿足,而不再多求。」也對要送他就醫的弟子說:「佛弟子不該背著色身逃離死亡。」他以身教教導弟子要保持正念,準備死亡。他對自然的體悟,充分表現在對自己生命的態度上。

 

關懷人類生命的安頓

  尊者終其一生殫精竭慮要建立和詮釋原始佛的純正要義。他精研巴利三藏(尤其是經藏),再根據教法修行,然後把所證得的滅苦方法開示給眾生,他的目標是要為目前及未來的研究與修行,制訂一完整的參考體系。他的方法,總是那麼合乎科學、直截了當、實際可行。

  雖然他只受過十年的正式教育和初級的巴利語教育,卻榮獲泰國各大學頒贈六個榮譽博士學位。他的著作和演講紀錄,擺滿了泰國國立圖書館的一個房間,影響著所有認真修行的泰國佛教徒。

  泰國社會中的進步派,尤其是年輕人,深深受到他的教法和大公無私的典範所啟發。自從一九六○年代以來,教育、社會福利和農村發展等各界的推動者和思想家,都在接受著他的教法和開示。就如在一九六六年,泰國政府濫用權力,實行專制,甚至派兵鎮壓遊行示威的大學生, 尊者見到這種情況,認為在位者沈溺於追逐名利、權力,社會上倫理道德意識模糊,這些問題產生,是源於在西方教育制度下,學生所學到的只有學問而沒有智慧。於是他每週於電台廣播弘法演講「斷尾狗的教育」,以斷了尾巴的狗比喻說明教育制度美中不足之處,並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與影響性,喚醒大眾重新思考教育的問題,以求根本解決之道。

 

尊者一生堅持著三個心願

  一、教導人教破除自私;

  二、希望每個宗教都能互相瞭解;

  三、希望每個宗教徒都能進入其信仰的核心。

 

  自從成立解脫自在園以來,他研究了佛教的一切法門,並涉獵其他宗教,這種興趣著重在實務上的體驗,而非學術上的研究。他從不站在佛教的立場抨擊別的宗教,反而強調各個宗教的信仰者要思惟該宗教的精髓,將該宗教的真正精神活出來。因為他認為每個宗教的產生都是要解決人類的痛苦,若人能進入該宗教的核心,人自然就能解決他自己的痛苦。另外,他也認為世界上有些戰爭是由宗教引起的,根源在各宗教間彼此並不瞭解。所以他有意整合一切具有宗教情操的人們,共同奮鬥摧毀私心,以挽救全人類。這種開闊的胸襟,為他嬴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學生的敬仰,包括基督教、回教、印度教和錫克教等各教教徒。

 

 

arrow
arrow

    家族排列心靈療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