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放空,從內心深處放輕鬆
http://chung-sheng-publishing.blogspot.tw/2012/07/blog-post.html
作者:堪布 慈囊仁波切
譯者:堪布 羅卓丹傑、噶瑪慶烈蔣措、張福成
出版社:眾生文化
第一部分《三蘊經》:教導我們如何藉由頂禮、讚誦三十五佛名號而依諸佛的願力來淨除過去所造的罪業與過失,並累積福慧資糧,成為能接受甚深教法的法器。
第二部分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從一堆「無」當中讓我們獲得佛陀眾多教法中之般若智慧,了知解除一切煩惱的根源,以及萬法的本質是空性,諸佛皆依此證悟。
第三部分的《一字般若經》:般若是一切教法的精髓,此經則將般若教法的精華濃縮為一字,是一切輪涅的基礎,是無生空性的殊妙修持。
一生當中,可曾想過有多少次,我們為了或多或少的私心理由,或是粗心地不曾察覺到自己每時每刻的心念、言語或行為,而某種程度上地傷害了他人?
《三蘊經》又稱為〈三十五佛懺悔文〉,是許多大師的日課首選,也是顯密上師都推崇的殊勝懺罪法門。懺罪其實是戒律精神的一種體現,我們的心狂野難馴,依於外在的規範而達到內心的覺醒與改變。
不曾享受過內心的片刻寧靜嗎?透過《三蘊經》的殊勝懺罪法門,先將我們的身語意的塵垢打掃一番,自然能獲得輕安明晰,以便讓我們看清楚解脫的道路,成為改變人生、開顯般若智慧的第一步。
我們的心像一隻調皮躁動的猴子,跳上跳下,一刻不得安寧。就算暫時獲得安寧,也會受不安全感的驅策,而開始四處尋找可以執取的目標,以填滿內心的空洞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精要地說出一切事物皆依賴因緣聚合而生滅,卻不離空的本質,修持般若波羅蜜,對調伏心性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所有的痛苦無非源於執著,如果能放下期望與恐懼,了解諸法實相是空,它的本質不是真實存在的,你會發現你的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面貌,有了更大的自由與快樂。
般若智慧是佛陀對廣大空性的闡述,是一切教法濃縮的意義核心。般若又可說是殊勝的智慧,能帶你離開輪迴的煩惱大海,而到達究竟的解脫彼岸。
十方三世諸佛都是依修持般若智慧而證悟甚深空性,般若是諸佛出生之源,故被讚為諸佛之母。此經是般若教法菁華中的菁華,以一字含攝萬法本無生的空性實相,成為最簡潔有力的智慧法門。
目次
般若心要.首部曲 改變,從懺罪開始
第一章 三蘊經緣起
殊勝懺罪法門,大師的日課首選/為什麼要懺悔/懺悔的作用/四種力量的懺悔方式
第二章 皈依與頂禮蘊
皈依是進入佛法的第一步/頂禮諸佛懺除心中罪
第三章 懺悔蘊
慚愧所造業,戒慎恐懼心所行因
第四章 迴向蘊
大小善業皆迴向,匯入功德海/保存善根功德的最好方法/實修真利益,傳承續加持
般若心要.二部曲 事物運行的甚深智慧
第一章 般若波羅多心經
釋經題/宣說此經之緣起/演暢般若真實義,觀音慈悲登場
附錄:詞彙表
般若心要.三部曲 阿,勝慧到彼岸
第一章 般若含攝一切教法
緣起為哪樁?想快樂要用對方法/深奧中的深奧,菁華裡的菁華/證悟空性,仰賴般若波羅蜜多/徹法底源,《一字般若經》的出處/一切如來之母就是一字般若波羅蜜多母/純淨,梵語的加持力/當密勒日巴遇見當巴桑傑/
第二章 《一字般若經》略釋
一字般若,細說從頭/「人無我」與「法無我」/萬法的實相,是空性/法性,最初的樣子/勝慧,是了知空性達彼岸/頂禮般若大佛母/五種圓滿齊備/《心經》的緣起
第三章 經典要義一字訣
阿字即無生,空性究竟義/十二因緣,輪迴是如此運作的/阿字本不生,一切輪涅的基礎/有生有滅,無生則無滅/無一法能自主、獨立且恆常存在/萬法依賴因緣聚合而顯現/夢境中,心識所執著的景象都是虛有的/從二諦來詮釋無生/由八邊解釋無生/由四邊解釋無生/由三時分析無生/依靠聞思修,證五道十地/方便與智慧,缺一不可/觀想心間阿字,融入天際……